人生的華彩樂章——訪談劉丹靜[1979級]
來源: 發布時間:2013-06-07 瀏覽次數:次個人簡歷:
劉丹靜,女,1979年考入溫州師范專科學校物理專業,2003年在中央黨校工商管理本科畢業。曾任甌海區梧梃鎮副鎮長,甌海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區工商聯合會會長、區政協副主席,現任森馬集團常務副總裁。
人生感言:
保持底線,追求無限;關注是非,再論成敗。
從一個溫婉的女教師,到一心為民的公務員,再華麗的轉身成為獨擋一面的商界精英,她的人生是一次遠航,心靈是掌握人生的方向盤,自己的選擇就是最好的航線。她是劉丹靜,我校82屆校友,現任森馬集團常務副總裁,一個勇于為自己的人生揚起風帆的人。
采訪在她的辦公室進行,她親切的笑容,熱情的問候以及身上洋溢著的活力,無形中拉近了我們的距離。一見面她就詢問著母校的近況,關切之情溢于言表。
畢業多年了,劉丹靜一直與溫大保持著聯系。她曾來物電學院講課,也在學校舉辦活動時當過評委,母校需要她的地方,她就會盡量而為,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曾經活躍于學校各部門的她。
“如果問那時的我是什么樣子的,‘活躍’二字最合適不過了,我當過播音員,演過話劇,領唱,指揮等等。每次學校有文藝匯演,我就會興致十足。”談到大學的時光,劉丹靜的眼里閃閃發光,看得出她對母校有著特殊的感情,母校的舞臺曾讓她散發過獨特的魅力。
學生時代的劉丹靜有著動人的歌聲,每天晚飯后女生寢室六樓東面會傳來動人的歌聲,那是很多男同學的期待。當時的女同學大多會收到一些慕名而來的信件,“這種男女之間單純的彼此欣賞的感情,朦朧而美好。”不僅如此,她還熱衷于周末組織同學的舞會,在操場上,或者找一塊空地,用錄音機放歌,然后一群人學跳交際舞。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自然是一段難得的回憶,但對劉丹靜來說,最難忘的是師德高尚學風嚴謹的老師。當年因病缺課,陳老師給自己連續兩周補課,她說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滿心的溫暖。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手中握有成功的鑰匙,但通向成功大門的關鍵不是取決于那把鑰匙,而在于你能否找到正確的門。
劉丹靜的職業生涯無疑帶著幾分神秘的色彩。一個女人,放棄了教師、公務員這樣穩定的工作而選擇從商,是什么讓她有如此的魄力?
機會總是降臨給有準備的人,怎樣才算有準備呢?對于大學生來說,在校期間,除了學好必要的專業知識外,更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今的社會知識更新相當快,但是只要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保持開闊的視野,積極的處世態度以及做人的原則,那么機遇總是會有的,劉丹靜說道。
當初剛畢業,劉丹靜被分配到農村的中學當教師,一開始她抱著浪漫的情懷,覺得“鄉村女教師”挺好,事實也證明了她的確能夠勝任這份工作,農村的淳樸給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鍛煉了她獨立面對挫折的能力。但由于現實的原因以及家庭的需要,她要回到城市工作,但是這一過程卻并不簡單。她爭取機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雖然教育局當時并沒有做出回應,但是劉丹靜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后來甌海職業中學新建,急需教育人才,教育局的人事科長第一時間想到了劉丹靜,“那個時候我印象特深,他騎著自行車來將這個消息告訴我,可以說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為此,劉丹靜一直銘記于心。一個善于為自己爭取的人,肯定是一個有準備的人。
劉丹靜生性活躍,工作中,她依舊組織和參與各種文藝表演,充分鍛煉了她的組織和領導才能。當時正當改革開放,社會處于一個百廢待興的時期,政府部門人才緊缺,劉丹靜周圍不少同學都極力推薦她到更大的舞臺去展示自己。于是,她開始了新的人生。在政府部門工作期間,她依舊積極的為自己爭取機會。政府部門內部人員每三年都會調整,而人生能有幾個三年?所以她跟領導申請,去基層鍛煉,調任當了甌海區梧梃鎮副鎮長。也正是因為她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能力,才為后來擔任甌海區工商聯合會會長提供了契機。工商聯合會是政府和眾多企業溝通的橋梁和紐帶,這里的工作使得劉丹靜接觸到了很多成功的商人,為她如今的事業打下了基礎,促成了從公務員到下海從商的轉變。
能在一個領域小有成就,可能是幸運;能在兩個領域展示所長,就是能力;而能在三個領域獨領風騷,就是人生的一種高度。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她希望新一代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前,能夠有清晰的目標和定位,遇到挫折要會反思,保持真誠的個性,不迷失自己。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最重要的是要有調節和完善自我的能力,并將自己的所學和經歷轉化為人生的智慧。
女強人不一定是工作狂,如今的劉丹靜有時間也會喝茶、鍛煉、看書……她說,懂得愛自己的人才有資格愛別人,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狀態,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她尤愛旅行,去年她去了西藏,這是她多年的心愿,她說在年齡上自己不可能再年輕,但在心態上我依然充滿激情。目前,她代表森馬負責攜手世界五百強企業華潤集團投資50億元共同打造溫州地標級城市綜合體項目——溫州萬象城。該項目將從購物、人居、商務等層面引領溫州新的生活方式。
她在主持畢業三十年同學會時,面對母校、師長、同學,她滿懷深情的說:感謝母校,是您的深沉和情懷,讓我學會感恩,懂得積淀;感謝我的師長,是您的引導和包容,拓寬了我的視野,開啟了我的心智;感謝我親愛的同學,三十年來,是你和我共同詮釋友情和緣分的意義;感謝我的物理,三年與您朝夕相伴的艱難,磨練了我的意志,增強了我承受挫敗的能力。
學生記者:徐曉茹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