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滴積累 成就人生高度——訪談胡玫[1980級]
來源: 發布時間:2013-06-07 瀏覽次數:次個人簡歷:
胡玫,女,浙江溫州人,1980年考入溫州師范專科學校化學系。現任溫州三中校長。曾獲得浙江省教壇新秀、浙江省中小學優秀青年教師、浙江省首批課改先進工作者、溫州市首屆科學名教師、浙江省第九批初中科學特級教師、溫州市享受教授級待遇中學教師等榮譽。
人生感言:
人生所能成就的高度來自每一天的點滴積累。
淡淡的回憶,濃濃的情感
經歷了職場的風風雨雨,再回憶過去的青春歲月,那是醇厚了的苦痛與歡樂,時間就是有這種魔力將回憶發酵,散發醉人的清香。
追憶母校生活,她說,由于條件限制,她的大學生活并不如現在的大學生過得豐富多彩,但也并不遺憾,普通、平淡中也不缺少快樂。她說,她在大學遇到了很多好老師、好同學,在平時交往的點點滴滴之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許多可貴的品質,學到了很多知識技能,也學會了為人處事的方法,或深或淺地對未來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大學是一個全新的、寬廣的知識海洋,那個年代上大學并不容易。她談到,當時的大學生都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個個都很用功,不論是在課堂上還是課堂外,校園的學習氛圍一直很濃厚。她至今記憶猶新的是:當時學校內并不全是住校生,溫州本地的學生是通校的,但即使有這“優惠”條件,不少溫州本地的學生還是自覺來參加學校的晚自修,她就是其中之一。
畢業多年,她和母校依舊保持著聯系,還在溫州大學擔任兼職教授。盡管自己學校的事務繁多,但她還是會盡量抽出時間回母校看看,為在校的學弟學妹們開講座,傳授知識和經驗。她對母校的深厚情感,從來沒有隨時間的流逝而淡化。
學習、創新,不斷開拓
任何領域的發展,都需要開拓者,以他們的勇氣和膽識,堅定的理想和信念,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她堅信教育需要執著更需要創新,在從事教育的三十年中,始終抱著“愛學生”的初衷,不斷學習,不斷創新。
在她的引領下,溫州三中秉持“虔心育人、特色辦學、文化立校”的辦學理念,明確了培養具有“學習志趣、動手樂趣、生活情趣”的未來優秀公民這一育人目標。以特色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溫州三中逐漸形成科技教育特色和藝術教育特色:著重打造“學與做”科技特色項目和“六藝一刻”藝術特色項目(紙藝、布藝、陶藝、篆刻及書法、聲樂、舞蹈)。溫州三中將藝術活動與科學相結合,逐步實現科學、藝術教育特色化、課程化建設,真正體現育人內涵,進一步豐富校本課程的內容與形式,提升學校的辦學品質。打造“‘學、做、教’三位一體”導學型的高效課堂、在溫州首招“科技特長生”等創新舉措都是她探索有效教學的鏗鏘足音。2012年,由她負責執筆的課題《初中科學“試卷分析課”的改進與創新》獲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第四屆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正是因為這樣不斷開拓創新,她獲得了浙江省首批課改先進工作者、浙江省中小學優秀青年教師、溫州市首屆科學名教師等榮譽稱號。
胡校長曾與浙江省教育廳組織的首屆長三角校長培訓班的成員一起赴英國曼切斯特大學體驗教育培訓與考察,聆聽了《英國教育概觀》、《英國中小學種類介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及包容性》、《校長工作與經驗》等講座,觀摩了英國中小學的課堂教學,從中看到了中西方的教育的差異,也想探尋更加科學合理的教育管理機制。胡校長說:“我國的教育問題其實折射出的是歷史社會的綜合問題,這是需要我們全方位深入思考的,也是需要我們客觀地、持續地選擇性地吸納與借鑒他國先進經驗的。”
她倡導“個性飛揚的教學和科研文化”,擔任科學學科名師工作站的負責人,不僅教育學生,也加速促進了青年教師的素質提升和業務成長。她還曾先后在浙江省、溫州市舉辦過多場《科學》學科教學與示范,獲得了積極的反響。
所謂成功,需要這樣的態度
“人生所能成就的高度來自每一天的點滴積累。”她有著這樣的感悟:“任何所謂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沒有哪一件或哪幾件關鍵事件是可以直接促成成功的,更多的是要靠平時的積累。”每個人都無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在自我發展的路上,既不要自卑,也不要好高騖遠,要盡職盡責地做好一點一滴,不遺余力,能做到多好就要做到多好。
但這并不意味著盲目地前行。目標可能是模糊的,但不是虛幻的,不然人的惰性會打敗激情,失去動力,也就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對自己做適當的評估,把握好大的發展目標,做好手頭上的每一件事,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不斷突破原來的自己,挖掘自己的潛能。她就是這么“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地在教育事業上前進,從一個普通教師向一位優秀教師、校長前行。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讓每一天留下生命的痕跡,每一天都有所積累,這就是生活的意義。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成功不成功不是在別人的眼里,而是在自己的心里。她說,也許在他人眼里她是成功的,但她更愿意相信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老師,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分。把困難看得小點,前行的步子才能邁得更輕松,這是她把人生之路走得比較淡定的原因吧。
后記:
離開母校三十多年,如今,她自己也已桃李滿園。回憶母校,內心是久久的思念。她記掛著母校,感恩母校,衷心祝福母校未來發展更好,也希望溫大學子能全面發展,不斷實踐,提高綜合素質,為母校再創輝煌。
學生記者:周曉燕 朱佩妮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