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詩性人生透出詩性的光
來源: 發布時間:2019-11-02 瀏覽次數:次在溫州市繡山中學,有這樣一位女神級教師,無論學術修養、談吐氣度、舉止禮節都令人景仰。曾經,因為一堂《清白不貪》清廉課,連教育局局長都路轉粉了。
她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小芳,學生眼里,她和她的課堂一樣馥郁芬芳。23年教壇的摸爬滾打,小芳老師始終不曾慢下來,瘦小身軀蘊藏著巨大能量。她每天來往于教室和辦公室的微信步數總是位居前列;她毫無保留幫助年輕教師成長,在最被需要的時刻閃現;她有文字記錄習慣,如詩般的生活隨筆句句走心,讓人想要一字不落的讀完。
本學期“師者”開篇,給溫文爾雅的王小芳老師。“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所以小編想替繡中這么多被小芳老師春風化雨過的孩子發聲一句:謝謝您當初選擇為人師,才有了后面,這23年的繁花似錦。
1990年中考結束,王小芳以平陽縣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平陽師范。盡管當時有不少好心的老師登門游說,對她放棄溫州中學中考農村班表示惋惜。可從小聽話的王小芳,還是順從了母親的主張:女孩子有個工作就可以了。
1993年6月,平師即將畢業之際,因為三年優異的成績,王小芳得到保送讀大學的機會。那年秋天,她成了溫州師范學院政教本科的一名學生。
1997年9月,由于母校平陽師范缺老師,王小芳帶著“浙江省優秀畢業生”的榮譽回到母校。2000年,國家逐漸取消中等師范教育學制,擴大發展高等院校。在平陽師范擬將并入溫州師范學院之際,她主動調離,進入溫州市實驗中學。
同年9月,當王小芳第一次站在溫州市實驗中學的講臺上時,滿懷對未來職業生涯的無限憧憬。那既是一次完全自主的選擇,也是工作崗位塵埃落定的最終選擇。
當初之所以選擇初中講臺,有部分原因是出于對自身良好素質的自信:師范技能過硬,語言能力較強,邏輯思維清晰,教態親和。王小芳相信,在初中的舞臺上,可以演繹她的精彩。
一堂好的課,一定是可以讓學生的眼睛發亮的,可是,剛踏上講臺的她看不到這種光芒。
年輕氣盛的自己,并不輕易被打倒。當時電腦備課并未普及,一節課手寫教案涂涂改改無數遍;為查找資料,有空就去學校圖書室翻看各種可能提供資源的雜志;沒有多樣化的媒體軟件,她就按《電視周報》索引,定時用錄像機錄一些電視節目,從中淘可用的資源;而后隨著電子設備的發展,她在家里配備齊全打印機、掃描儀等各種設備,以使得自己手頭獲取的各種資源可以及時入課堂。當時的教室只配備一臺幻燈投影機,她在膠片上涂寫、復印各種資料,甚至請美術老師幫忙畫各種漫畫,只為課堂的教學呈現可以顯得豐富一些。
仿佛有使不完的勁,王小芳一頭扎進教學里,全然忘記了教書以外的所有事情。
2002年以后,王小芳開始在溫州市直、市級各類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評比中嶄露頭角。漸漸地,她也發現自己入課堂的感覺越來越輕松,甚至可以說是胸有成竹,運籌帷幄。
當發現自己能吸引全體學生的全部注意力;看到他們饒有興致地圍繞自己的問題或提供的材料展開思考和討論;覺察學生在課堂上總有話想要表達;聽到學生心靈和思想的各種聲音……孩子們眼里的光芒,亮了。
這也使她漸漸悟到,站好講臺,是為人師者最起碼的尊嚴。而最大限度地向課堂要效率,是對每位學生向你交出的40分鐘的尊重。
有一出片段,是小芳老師尤為印象深刻的。某年教師節,她在樓梯上偶遇鄰居拿著報紙說:“王老師,您上報紙了。”王小芳詫異地看了看,一個署名“蛋炒飯”的畢業了的學生不知何時向報社投稿《“潮人”課堂充滿哲理》,她幸運地被報社評為了“最受歡迎的老師”。
學生在文中寫道:她總是微笑著,不知不覺地就贏得了學生們的心。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關注思政科目。上課時,她從來不會批評學生,只是委婉地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她總能用心和學生交流,傾聽學生們的心聲,讓學生們覺得課堂成了一個人與人真心交流的天地。她的課堂充滿哲理,有時能讓人徹底醒悟。
考慮到學生作業多,她就將思政作業減到最少,讓學生們基本都能在課堂上完成,回家最多也就10來分鐘。但她對作業質量有嚴格的要求。
在學生眼中,她似一朵花,散發著跟她名字一樣的小小芳香,而學生如小蜜蜂在她的課堂上采到了世界上最甜的蜜。
讀完小文,王小芳驚訝極了:“我有這么好嗎?”她歡喜著,暗下決定:要做一個更好的老師。
許多畢業后的學生,如今還與小芳老師保持聯系。通過短信和微信,從節日問候到困惑求助。孩子們很有愛,會想各種辦法獲取老師的生日,即使在海外求學,也會通過跑腿送達生日禮物,或在設置零點時間準時發送自己錄制的生日歌。這種亦師亦友的鼓勵,讓王小芳老師覺得平實的教書生涯悠遠而美好。
而今在學校,王小芳多了一重身份——教研組長。2015年第二屆“優課”評選開始,她在年輕老師隊伍中“海選”苗子,鎖定兩堂課后,以隔天聽課磨課的工作強度,教兩位才第一年入職的年輕老師該如何去設計課,如何表達課堂的每句話,甚至如何把握一個神情、一聲嘆息,如此推進,足足一個半月。最終這兩節課分別獲得浙江省和教育部“優課”。
回想起來,王小芳自己也驚訝于當時何來如此巨大的熱情,付出如此的心力去做一堂課。校園里,經常看到她與年輕教師坐一塊探討課題,課余時間又馬不停蹄往來于本部和濱海傳授教學經驗。她的工作日一天,不是花在兩個班的教學心思上,就是在聽課或去聽課的路上,很多時候還要思考如何策劃教研組的活動。誠然,如她所言,教書是一件長遠的事情,她想把某種柔軟又堅韌的力量植入年輕老師的心底。
今年教師節前夕,小芳老師收到一則好消息,她與學校另外兩位教師一同被評為溫州市名教師。職業生涯又添得一份沉甸甸的榮譽。
20多年教壇的風霜雨雪,唯有一個想法長久縈繞著她:不辜負。試想,當一個活生生的人將成長的重要一段時光交到你手上,你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引領他們?所以哪怕資歷深厚,小芳老師也未停下過學習的腳步。不辜負,或許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激活了一個極普通的學生的存在感;或許是孩子們在學業或心靈上需要幫助時,老師及時伸出了溫暖的手;也或許連學生自己也未察覺有什么問題時,老師察覺了,主動向他們走去,以自己的價值觀、信念和理想,引領他們打開新的一扇窗。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