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繡山中學校長林曉斌:遇見繡山遇見愛
來源: 發布時間:2020-10-06 瀏覽次數:次林曉斌,我校85級中文專業校友。1988年大學畢業后入職溫州市實驗中學,擔任語文教師、班主任、年級段長、教務處副主任、德育處主任、副校長、黨委書記,2013年8月調任溫州市繡山中學擔任校長、書記。她是溫州市名師、名校長,溫州市三八紅旗手、浙江省巾幗建功標兵,是溫州市甌越情基金會優秀校長、浙江省春蠶獎獲得者。
主持人:林校長,你好。很榮幸能夠采訪到您,我知道您在教育崗位上工作已有30多年了。(對,32年時間了。)在采訪開始之前,您能不能向觀眾朋友們介紹一下自己的工作經歷?
林曉斌:我是1988年溫師院中文系畢業。當時大學包分配,我爸爸是二中的老師,他很想我離開他,不在他的護翼之下讓我自由地成長,所以后來我選擇了實驗中學,就此結下了不解之緣。從1988年到2013年,這25年我都在實驗中學,一直到2013年調到繡山中學。我也是在教育這條線上成長比較幸運的一個人。當了12年的班主任和6年的段長,2005年評上了溫州市首屆的教壇中堅,2007年評上了溫州第二屆的名師,2008年4月當上副校長。其實跟我們這一代的校長比起來,我是先專業成長,再走行政道路。后來做行政崗位時,我就是少了一點專業發展的壓力,顯得更加心無旁騖一點。
主持人:從工作至今,我想你肯定會有很多故事跟大家一起分享的,尤其是跟學生之間的故事肯定是更多的,能不能今天借這個機會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林曉斌:我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我爸爸是高中的數學老師,我媽媽是小學的語文老師,我們家應該說是家教非常嚴格的一個家庭。父母與學生的交往或者與周邊人的交往,與人為善,愛生如子的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但讓我自己堅定教育理念的是,怎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給每一個孩子享受平等的愛。這還是從我自己當班主任開始得到的啟發。
我記得我是第一年見習期,第二年開始就當班主任了。那時候在實驗中學當中比較優秀的老師,才可以第二年當班主任。正因為別人覺得我比較優秀,所以我很好強,什么都要爭強好勝。后來帶了一個班級,班級里有一個孩子,我現在都記得他名字,個子特別小,坐在第一排,超級調皮,還有一個在我看來就是他完全不像一個初中生,他上課時經常會爬到桌子上或者走到后排,在教室里逛了一圈,然后回來這樣。當然他學習成績也很糟糕,我是年輕氣盛的班主任,我覺得我每天盯著你,我盯不了,我肯定要求助于家長,而他的家就住在廣場路,然后我每天放學就家訪。到他家里,相當于我們說上門告狀一樣的。就是(會說)孩子這樣怎么辦,你家長怎么不管,其實我知道他家長非常的無奈,但我就是鍥而不舍一直去家訪。后來有一天他父母說,準備把他轉到另一個學校去,我(以為)他是留一年六年級讀一讀再到初中,所以他說轉學的時候我就表示了贊成,表示了默許,然后他就沒有來讀了。后來,我有一天騎自行車經過廣場路,經過他家里開刻的店鋪,卻發現他就坐在店鋪里,跟著他爸爸在學刻字。那一瞬間我就傻掉了,其實他(爸爸)讓孩子輟學在家里當學徒了,所以這件事情給我刺激非常大。我們如果只把學業擺在第一位的話,是可能會影響他一輩子。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對,真想對孩子好,如果我的好能夠改變他的一生,我覺得我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主持人:您是什么時候到我們繡山中學的?到繡山中學之后,你做了哪些事情?
林曉斌:我是2013年8月到繡山中學的。說實話,我從1988年入職到2013年離開,實驗中學集團化不管它擴大到幾個校區,我都沒有離開過廣場校區。擔任副校長時,我要管100多個班主任,包括二外、南浦等。但是我的工作重心都在廣場(校區),所以我對那里的情感可以說血肉相連不可分割。聽到這個調職消息的時候,我非常的惶恐,一個是念舊,另一個是惶恐,我覺得無法做好這些事情,特別沒把握。每天都在想怎么跟謝樹華局長說一個合適的理由,告訴他我不去了。我記得是8月8日他找我談話的時候,當時他給我一個要求,他說你不要慌,你也不要怕,到繡山中學我只給你的一個要求,讓東部的孩子愿意到繡山中學讀書擇校,這就是你的辦學的目標。他希望“我能帶領繡山中學全體師生在新的起點上有一個新的提升、跨越”,與他的談話激起了我的好勝心。
林曉斌:這所學校跟我實驗中學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幾年學校發展得很快,有大量的新教師進來,由一個校區變成一個集團校。學校有很多的優勢,比如說老師年輕,團隊特別有活力。學校底子特別好,起點高,我們班子成員意見達成比較一致的,就是想做一所特別有溫度的學校,就是很溫暖。每次畢業典禮都會有學生對著夜空大聲說:繡中我愛你!老師我愛你!爸爸媽媽我愛你!還有中考分數公布時,我都有一封給學生的信。我們想用娓娓道來的這種敘述,跟學生把心靈之橋給架起來,讓他們能夠有幸福感,最關鍵的是培養他們感知幸福的能力。
學校就是要有延展度,有寬度,能用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現在我們對孩子的個別輔導,對學習較弱的補弱等等,其實都體現了這種大氣包容。這幾年,學校對年輕老師的要求就快速成長起來,給年輕教師搭建成長的平臺,學科工作坊、德育工作坊,并營造團氛圍,比如說老師去比賽,身邊就有四五個人一起幫助你。像這次評區壇(得到了)非常好的一個成績。我覺得一所學校的生命力在哪里,其實在于教師。希望在學校的大家庭當中(他們)能夠快速地成長,能夠獨當一面,老師們也很幸福。
主持人:林校長,剛才您也介紹了在繡中已經整整的7年了。那么接下來您對繡中會有怎么樣的一個期待嗎?
林曉斌:別人都說七年之癢,七年真的對我自己的校長經歷來講,也是需要一個自省反思。今年又開啟了民辦學校招生的一個新紀元,就是全員的搖號。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我想打造一支就是堅不可摧的、具有生長力的,特別人文的教師團隊。我還想有機會要讓繡山的校園變得更美,能夠成為一個溫州市最美校園。這樣的話,有物態的文化,有人文的東西,校園未來可期。
主持人:一定會的。在你的期待下,我想肯定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實現的。那么剛才我們聽了林校長的教育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一種情懷和擔當,同時讓我們也感受到了繡中的溫度和生命力。在這祝愿林校長和我們繡中在未來的教育教學上,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謝謝林校長,謝謝。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