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手繪百態,綽約人世間:中國當代青年畫家劉梅子
來源: 發布時間:2020-10-21 瀏覽次數:次
編寫語
為傳承發揚“求學問是,敢為人先”的溫州大學校訓精神,為挖掘溫大人迎接挑戰、奉獻青春的榜樣故事,溫州大學校友辦推出“校友之聲”校友系列訪談欄目,走進溫大優秀校友,聚焦他們的求學經歷和發展之路。希望校友分享人生經驗,凝聚校友情誼,沉淀校友價值,助力學校發展,激勵更多的溫州大學青年接續奮進,共促成長。
劉梅子
我校美術與設計學院
02級美術學油畫專業校友
現為上海電影藝術學院美學教授,80后新銳藝術家,現居北京。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香。劉梅子校友在“后現代女畫家的生活日記系列繪畫”中,讓我們感受到了“畫如其人”,“淡雅、寧靜、優雅”體現得淋漓盡致。在畫中,她是自己的演員,又是自己的觀眾,而這些作品則讓我們領悟到尋常生活的詩意與美感。
校友寄語
堅持做一件事,一定會獲得因此而帶來的喜悅!
白駒過隙,光陰流轉。雖然劉梅子校友離開母校已然多年,但對母校依舊難忘,有些記憶在腦海中從未褪色。當采訪者問起溫大留給她最難忘的是什么時,她的回答是即將畢業時需要創作的一幅作品。
這幅作品要體現的是在四年學習之后,自己對藝術的理解、認知和表現。在此創作過程中,與恩師梁力宏老師一起探討、摸索、建立、推翻再建立的過程,對劉梅子校友的影響很大,也讓她收獲了許多。當時,和這幅作品同樣的題材,她一共畫了兩張,一張創作于學校畫室,一張是劉梅子校友在家中自己琢磨出來的。兩幅作品在畢業展覽中都取得一定的反響。展覽結束后,在學校畫室創作的那幅作品被一位藏家收藏,家中創作的同題材作品也被保留在疫情期間于家鄉成立的MEI ART劉梅子工作室中。
談到大學期間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求學經歷時,劉梅子校友提到自己是在工作后再選擇繼續參加高考,經歷和經驗略有些不同,因此在大三的課余時間就開始授課。在畢業那年經常來返于北京和溫州,也接觸到了一些北漂的藝術家朋友,這些都為現在的事業奠定了基礎。
談到在大學期間的學生工作經歷,劉梅子校友提到自己曾經參加過學生會,也當過班長,拿過獎學金。可能是比同班的同學年長幾歲的緣故,她很受大家的信任。她提到其實做干部跟現在管理自己的團隊也是一樣的,大學里的學生干部經歷,提升了她日后的領導能力。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陶詠白曾對劉梅子有這樣一段評價:“宛如是民國初年一位美麗的淑女再現。這位集古雅和時尚于一身的梅子,溫文爾雅又樂觀開朗。她的特立獨行,與她那真性情的繪畫作品是那樣的和諧協調。”
她是一位至情至性、灑脫自然的青年女畫家。在提到為什么會選擇現在這個職業時,她說與大學期間所學有關。在大學期間她學的是純藝術,擇業比較單一。她喜歡繪畫,如果能把自己的愛好作為職業的話,那是多大的幸福!也就是這樣的初心,伴隨著她一路走來,有跌跌撞撞,但充滿陽光、幸福和希望!
對于所學的專業,她擁有自己的見解。她認為學校中學到的知識和在工作中的技能是有所區別和聯系的。在學校學的是基礎,是藝術創作的基石,在這樣的基礎上可以進行更好的創作與思考。她提到有時候在藝術創作中很想丟棄科班生所學的知識和技巧,因為她總覺得有一張無形的網束縛著自己的天馬行空和“任意妄為”,但是有時候又必須要這些東西來支撐自己。她覺得這是一種又恨又愛的感覺。
2015年,劉梅子校友被聘為文成縣旅游形象大使, 由此她與這座城便產生了不同以往的關聯,更重要的是多了一份義務和責任,代言山水的義務和詮釋故土的責任。那時,她便萌發一個想法:以不同的緯度,釋放她對這個小城的情感,將這份情感,最終轉化為作品與大家相見。
劉梅子校友也成功圓夢,在她的故鄉文成縣成功舉辦了“一個人一座城”個人畫展。歷時三年,為該展覽創造了四十幅風景寫生作品。她說:“在這一千多個日夜里,很多定格或未定格的畫面,給我留下無數美好的記憶”。她以藝術的語言,真切地演繹了文成之美,帶著對家鄉濃濃的情感,表現出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好景色。這就是劉梅子從學生時代,到職業藝術家的華麗轉身。羅曼·羅蘭說:“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于劉梅子而言,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間描繪于畫布之上,就是一種最迷人的享受。
劉梅子校友也始終相信,堅持做一件事,長此以往,肯定會獲得由此而來的喜悅,這也是劉梅子校友想要送給在校學生的深切寄語:“希望我們的學弟學妹可以堅持自我,創造屬于自己的輝煌。”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